5月12日防灾减灾日
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被我国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一决策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纪念与推进工作的意义。
纪念始于汶川特大地震的悲痛,这场灾难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脆弱。为了纪念这场灾难中的逝去生命,推动全民防灾减灾意识的提升和工作的进步,我们设立了全国防灾减灾日。每年的这一天,都是我们回顾过去,警醒未来,铭记灾难教训的重要时刻。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着多重目的。是为了提醒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重视灾害防范。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日子,让公众意识到灾害的无情和防范的重要性。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平台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及自救技能,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每个人都应该掌握基本的防灾知识和自救技能,这是对我们自身生命安全的负责。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契机,构建社会共同参与的防灾减灾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历年来,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都在围绕不同的重点进行强调,全民参与和应急能力建设是其中不变的关键词。比如2023年的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强调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如何更好地防范灾害风险,护航社会的稳定发展。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要活动丰富多彩。宣传周是其中的重头戏,从5月11日至17日,我们会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应急演练、公益宣传等。我们还会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普及活动推广防灾知识,如校园演练、科普视频、主题班会等。我们还会通过技术展示活动,如智能化救援装备的实战化演习,提升救援能力。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标识以彩虹、伞、人为主体,象征美好未来、保护生命及全民参与。这个标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我们共同守护生命安全。
我们还要了解一些灾害应对的常识。比如,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躲避至坚固家具旁,保护头部,同时关火以防次生灾害;火灾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捂口鼻,避免通过电梯逃生。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它提醒我们要有安全意识,了解灾害常识,掌握自救技能。在这一天,我们会通过各种活动强化公众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御灾害风险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