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大写的八字怎么写
在历史的进程中,许多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校歌,但无可匹敌的仍然是那首诞生于烽火岁月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这首校歌的词作者,是时任中央宣传部负责人的凯丰同志。
凯丰,这位于1906年在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三角池村出生的杰出人物,一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他的生平经历丰富而辉煌,从早年对进步的追求,到后来的共产主义信仰,每一步都坚定而有力。
凯丰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充满激情的诗人。当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时,他接到了为这所伟大的学校谱写校歌的任务。这一任务对他而言,既是挑战也是使命。他根据革命斗争的经历和对办学宗旨的理解,写出了《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的歌词。
歌词中,“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旋律高昂激昂,振奋人心。毛泽东审阅歌词时称赞道:“写得不错,完全符合抗大的办学方针。”这不仅是对凯丰的肯定,更是对抗大精神的赞扬。
这首校歌的旋律由青年作曲家吕骥谱写,仅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完成了谱曲任务。当时任抗大副校长的罗瑞卿听到这首歌后激动地说:“我听过不少校歌,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这首歌。”这句话足以证明这首校歌的魅力与影响力。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成千上万的革命青年高唱着这首《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勇往直前,驰骋疆场。这首歌不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抗日军民,更是成为了中国抗战文化的一部分。时过八十年,这首歌仍是校歌经典,其影响深远,令人敬仰。
凯丰同志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为祖国和人民奋斗的一生。他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不仅是他对革命事业的贡献,更是他对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这首校歌,将永远激励着后来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