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签求到中平签算好吗春节回老家过年感受
追寻年味的脚步:家的味道与年的传承
第一部分:回家的呼唤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与老公开车跨越120多公里的距离,回到那熟悉又陌生的老家。刚回到家,便陪妈妈逛街,重温小时候的回忆。看到街角卖手工红薯片的摊位,忍不住买一些尝尝,那味道,仿佛时光倒流,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
妈妈谈及,已经十多年没有自家做红薯片了。如今卖这些的,都是山里的老人。村里的年轻人连种菜都嫌麻烦,更别说种红薯了。逛了一上午,我们采购了一些年货,搬回了几盆菊花,为家里增添一丝生机。
第二部分:团年的喜悦
年三十下午,贴完春联,妈妈便忙碌起来,一桌丰盛的菜肴映入眼帘。我与嫂子协助爸爸包饺子,一家人围坐一桌,共享团年的喜悦。老规矩,吃完团年饭,正好赶上春晚。爸爸妈妈一边看一边评价,我们则是有选择地观看。遇到喜欢的节目,我们会驻足观看,其他时间则忙着抢红包。孩子们边吃边玩新玩具,累了便休息看节目。
第三部分:拜年的热闹与祈福的温馨
大年初一,拜年问好,去叔叔家聚餐,然后一同去西山洞游玩祈福。一路上,人山人海,登上山顶,美景尽收眼底。周围山峰连绵起伏,中间有个大湖,云雾缭绕。山腰的西山洞中,有菩萨可供求签拜佛。求签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在祈祷新的一年有个好开头。
第四部分:年味的记忆与现实的感慨
还记得小时候的顺口溜,祭灶神、扫房子、打豆腐、备年肉……每一件都承载着对年的期待。当时,一进入农历十二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买新衣服、除尘、炒瓜子花生、做冬米糖、红薯片、杀猪、做豆腐等。孩子们最期待的就是过年,有新衣新鞋,还有平时吃不到的美食。
然而假期结束后,与朋友聊起过年,大家都感觉年味淡了。年味去哪儿了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值得期待的事情越来越少,以前过年能吃的东西,现在随时都能吃到。除了吃喝,传统文化的缺失,节日的仪式感也淡化了许多。
第五部分:年味的传承与现代的融合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类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迎接新年,经典文化仍在继承,如贴春联、包饺子、看春晚等。我们也增加了更适合现代生活的元素,如旅游、看电影等。腊肉腌制少了,但父母仍然享受难得的团聚时刻。年味藏在一家人团聚时的笑声中;定格在全家福的笑脸上;停在放下手机与父母聊天的温馨时光里。离别后年味留在了思念里。
所以年味并未消失它就在一家人团聚时的欢笑中绽放于与家人共同度过的每一个快乐时刻中让我们以更加珍惜的心态去品味去传承这份独特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