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专注一事,创业中国人老匠人三十年如一日守护品牌初心
做挂面,这份看似微不足道的平凡事业,却有人为此钻研了整整35年,打造出了中国第一家上市的挂面企业——克明面业。从湖南的一个小作坊起步,如今已跃升为中国面业的领军者。其背后,是企业家陈克明一生的匠心坚守与持续创新。
在5月10日晚天津卫视的《创业中国人》节目中,这位年过六旬的企业家,目光如炬,分享了他用一生做好一碗面的感人故事。
陈克明的创业之路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次偶然机遇。作为当地有名的木匠,一场意外让他失去了两根手指,不能再从事原有的手艺。一次在粮店门口的经历,让他发现了面条行业的商机。顾客更倾向于购买价格更高的外地面条,这促使他决定转行做面条。尽管面临技术、资金和市场的巨大挑战,陈克明依然凭借一台手摇面机和一辆小板车开始了艰难的创业旅程。
他与妻子晚上在家制作面条,白天则推着小板车四处叫卖。起初,陈克明害羞得不敢大声叫卖,总是在人少的地方练习。从无法靠手艺吃饭的小木匠到涉足面业的新手,这种转变让他在磨难中找到了生活和事业的曙光。《创业中国人》节目上,陈克明温和的笑容背后,是无数创业者的启示:只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就能走出自己的道路。
面条看似简单,但真正做好并不容易。陈克明回忆称,他做出的第一锅面条竟然成了糊糊。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四处求教,购买制面书籍自学,才逐渐掌握制面的原理。陈克明的木匠经历让他养成了“较真”的习惯,全身心投入到面条制作中。为了攻克行业难题,他整天围着面机转,研究其运作逻辑。为了找到烤面的最佳温度、湿度和时长组合,他每天多次进入烤房观察记录,甚至因此晕倒在烤房中。
在竞争激烈的面业市场,陈克明致力于降低面条制作和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为了解决切面机震颤导致面条易断的问题,他趴在设备旁观察多天,通过多次改造刀片,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并获得了国家专利。人们称他为“面痴”,但他觉得自己“痴”得还不够,仍在不断探索、改进技术。
从1984年拖着小板车卖面条至今,陈克明的坚持已经持续了35年。他拒绝了许多利润更高的行业机会,坚信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一辈子能把一件事做好就很了不起。克明面业始终以树立行业品质标杆、确保食品安全为己任。在行业内禁止使用增白剂、主动去除包装污染等举措中,陈克明展现了他的匠心坚守。
用一生做好一碗面,这是陈克明的信念,也是克明面业打造百年品牌的专注。《创业中国人》节目中,还有更多像陈克明一样的创业者分享他们的励志故事。他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观众带来深刻的启示和鼓舞。在充满创新与激情的2019 IAI国际创享节上,前系文化的《创业中国人》在众多申报作品中大放异彩。从众多参与者的621家公司中脱颖而出的作品及案例共计有2693件,其中,《创业中国人》以其卓越的创新性和独特的商业模式赢得了三项大奖的荣誉。这不仅仅是对其优秀品质的肯定,更是对其激发创业者梦想的鼓舞。它在业界被誉为智能平台的典范,以其独特的优势使得创业项目、资本和渠道得以无缝对接,极大地拓宽了创业者的成功路径。这一节目不仅深受观众喜爱,更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的高度赞扬和认可。国家广电总局表示:“《创业中国人》深入挖掘创业故事,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创业者的风采。”我们也看到了节目对于全民创业生态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变为现实。我们相信,《创业中国人》将继续依托其优质内容,激发更多创业者的激情和梦想,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全民创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