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简称“国际减灾日”,是联合国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自然灾害形势而设立的全球性纪念日。以下是关于这一节日的综合信息介绍:
一、设立背景与日期调整历程
这一纪念日起源于上世纪末的全球性自然灾害频发时期。最初,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其定于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但这一日期后来经过调整,最终在2009年由联合国大会决议固定于每年的十月十三日。这一改变旨在强化全球防灾减灾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重要的纪念日也在不断发展演变,比如在2019年,联合国大会将其更名为“国际减少灾害风险日”,但其通用简称仍然是人们所熟知的“国际减灾日”。
二、节日的核心主题与目标
国际减灾日的设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纪念日,它承载着提高公众对自然灾害风险的认识和推动社区参与防灾减灾行动的重要使命。每年的主题都会根据全球自然灾害的形势进行有针对性的设定,旨在减少灾害对生命、财产和环境的影响。以即将到来的2024年为例,主题为“赋能年轻一代、共筑韧性未来”,强调通过教育提升青少年灾害应对能力,使其成为推动社会防灾减灾的核心力量。
三、纪念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国际减灾日的活动中来,各地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教育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通过各种形式如展板、手册和线上宣传普及防灾知识。还会举办技能培训,如心肺复苏和应急包扎等实操培训,提升民众的自救互救能力。还会设置防空警报装置体验、灾害模拟演练等互动项目,让公众在实践中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
四、国际减灾日的意义与扩展影响
国际减灾日不仅仅关注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更着眼于构建“预防-响应-恢复”全链条的减灾体系。这一天,各国及社会组织会发布防灾指南、修订应急预案,推动韧性城市的建设。通过这个全球性的纪念日,各国可以加强协作,分享防灾减灾的经验和成果,共同应对全球自然灾害的挑战。
国际减灾日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和参与的全球性纪念日。让我们携手共同提高防灾意识,减少灾害风险,保护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